第476章 棒子国溃退(2/2)
这些来自斡难河畔的狼骑,手段残忍至极,他们将俘虏的耳朵串成旌旗,在沦陷的城池外垒起京观,以示威慑。
“好个鹬蚌相争!”
朱元璋怒摔茶盏,碎瓷深深嵌入舆图的辽东位置,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和无尽的怒火。
他岂会不知蒙古人的算计——棒子国主力已丧于淮北,汉军又深陷江南战场,此刻正是草原部落南下的绝佳时机。
这只草原上的恶狼,终究还是来了。
九月霜降之际,朱元璋在徐州设立行辕,指挥全局。
行辕的左厢挂着淮北十二城的布防图,右厢则悬着辽东三镇的山川地势图。
每日晨议之时,诸将如走马灯般穿梭于两厅之间,共商大计。
“蓝玉领三万骑出喜峰口,专袭蒙古粮道,断其后路。”
徐达手持朱笔,在辽西走廊上划出一道血色箭头。
“刘基先生则负责联络女真叶赫部,许以铁器换战马,以壮我军实力。”
老谋士的合纵连横之策,硬是在北疆织出了一张无形的罗网,让蒙古人寸步难行。
南线战场则是另一番景象。
归附的义军被整编为“飞熊”、“烈虎”、“苍鹰”三卫,每卫由汉军老卒担任百户长。
这些熟知地形的本地子弟化身尖刀,往往夜行百里,奇袭敌后,让敌人防不胜防。
当棒子国残军退守半岛时,半岛南端的全罗道突然爆发民变——竟是三百明军死士伪装成海商,提前两月潜入煽动的结果。
这场民变如同星火燎原,迅速席卷全罗道。
腊月飞雪中,最后的棒子国王旗在开京南门折断,象征着棒子国的彻底衰败。
李芳远乘龟船逃亡济州岛时,舱底藏着二十箱从宗庙抢出的金册玉牒,那是他最后的依靠。
这个曾经雄踞辽东的王国,如今已蜷缩在半岛最南端苟延残喘。
而在对马海峡,常遇春新建的水师已开始演练火攻战术,赤底金龙的战旗在波涛间猎猎作响,预示着明军将乘胜追击,直捣黄龙。
然而,北疆战事却陷入了胶着状态。
扩廓帖木儿在陈留城外筑起冰城,蒙古骑射在雪原上来去如风,让新兵众多的汉军难以招架。
直到徐达亲率重骑北上,与蓝玉的轻骑形成铁砧之势,这才将蒙古人逼退。
但棒子国退却之后,蒙古人已经占据了北方大片领土,形势依然严峻。
当班师号角响彻燕山时,老兵们发现徐达的玄甲上又添了七道箭痕。
历史的车轮就此转向,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