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燕云的未来(2/2)
党项李彝殷上月刚献河西马场,这对于大宋而言,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殿内,赵普微微眯起双眼,捻着那稀疏却透着几分精明的山羊须,将枢密院呈报徐徐推给曹彬。那呈报在烛光的映照下,纸张泛黄,字迹却清晰可见,仿佛承载着千钧之重。
赵普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若允耶律氏保留部曲,恐诸藩镇效仿。”他的目光扫过殿内众人,每一眼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深思熟虑,仿佛在剖析着这一决策背后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那目光中既有对国家安危的忧虑,又有对局势走向的预判。
大殿内顿时陷入一片寂静,唯有烛火燃烧的“噼啪”声在略显干燥的空气中回荡。曹彬的眉头紧锁,他突然抽出腰间佩剑,动作干脆利落。只见一道寒光闪过,烛花被轻轻斩落,那火星在半空中跳跃闪烁,瞬间映照出屏风上气势磅礴的《幽燕山川图》。图中,雄关险隘、山川河流皆历历在目,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沧桑与厚重。
曹彬缓缓抬起剑尖,指向图中蔚州的位置,眼神中透露出一种坚定与自信,他朗声道:“当年周世宗许回鹘可汗自领瓜州,如今敦煌商路畅通无阻!这便是善用策略的典范啊。臣愿以项上人头作保,十年内必使契丹儿郎争考武举!”话语一落,殿内响起一片惊呼。众人皆被曹彬这番豪言壮语所震撼,仿佛看到了大宋的未来在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契丹人也被大宋的力量所折服。
陈安站在一旁,轻笑摆手,脸上带着几分从容不迫的笑意。他抬眼望向殿中侍立的内侍,那内侍心领神会,立刻捧来一个镶满瑟瑟石的契丹箭囊。瑟瑟石在灯光下闪烁着五彩的光芒,犹如繁星点点,为这凝重的殿内增添了几分神秘与诡异的气息。
陈安接过箭囊,指尖轻轻划过箭囊上的海东青纹饰,那海东青展翅欲飞,气势凌冽,仿佛要冲破这殿宇的束缚,直上九霄。陈安目光中闪烁着一丝锐利的光芒,他抬高了声音,一字一句地说道:“传旨鸿胪寺,按吐蕃论恐热归唐旧例设宴。告诉耶律敌烈——”他稍稍停顿,目光扫视一周,在众人期待的目光中,继续不急不缓地说道:“朕要的可不是张家口,是松亭关外能牧十万战马的草场!”话语掷地有声,在殿内回荡,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大宋在这场博弈中的决心和霸气。
赵普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他捻着山羊须,缓缓说道:“陛下圣明,这松亭关外若能纳入我朝版图,必能进一步巩固我大宋的疆土,增强国力。”
曹彬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凝重的神情,他紧紧握着佩剑,似乎在思考着这一计划的可行性,片刻后,他沉声道:“陛下,臣虽愿以项上人头作保,但契丹人也不是好对付的。耶律敌烈狡黠无比,我们还需提前谋划万全之策,以防他们出尔反尔。”
陈安微微颔首,目光坚定地说道:“曹将军所言极是。此事还需小心谨慎,不可掉以轻心。但我们大宋有万里山河,又有无数忠心耿耿的将士,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实现这一目标。”
此时,一位年轻的将领忍不住开口道:“陛下,末将愿追随陛下马前卒,愿为大周开疆拓土,尽一份绵薄之力。”
陈安笑着说道:“好!本王就喜欢你这股子热血劲头。待设宴之时,我们再与耶律敌烈好好周旋一番,看看他作何应对。”
这殿内,一片激昂壮志的氛围。众人皆围绕着这关乎辽宋命运的大事,各抒己见,每个人都怀揣着对未来的期许和决心,仿佛他们的每一句话都将决定着历史的走向。
大殿外,夜色如水,静谧无声,只有宫墙外偶尔传来的夜鸴啼叫,似乎在守护着这充满智慧与谋略的殿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