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姓沈(2/2)
梁亦念才不想抱他,放他在地上,还没扬手,埈儿转身小跑着扑进了老国公怀里。
老国公自是欢喜,抱起埈儿哄着:“小孩子嘛,慢慢教就是了。”
“那祖父来教吧。”梁亦念也懒得管,转身在竹心身边坐下,“娘,这些天戚先生老是叫我进宫,烦不胜烦,要不过几天我们还是离开京城吧。”
竹心还没说话,老国公急了:“那怎么成?你娘还要留下来帮你惠姨呢。”
“那我自己走!”梁亦念才不想留下。
老国公赶紧坐下来劝道:“念姐儿刚回来,你也好久没见你大姐姐了,你嫡母又管束得厉害,只有你去,乐姐儿才能休息两日。”
念儿皱眉:“难怪弟弟周岁的时候,大姐姐一点都不开心。”
实在担心大姐姐,梁亦念和竹心告辞,去找大姐姐了。
竹心放下手里的衣裳:“太爷还真来了。”
知道她话里的意思,老国公赫然:“到底是你和沐祈的孩子,我们长辈总要过来看看。”
说着便打开了礼盒,都是罕见的宝贝,不过竹心也没有在意,也和他说起正事来:“埈儿这孩子皮得很,我想留在身边身子管着,所以我不打算让他上你们家族谱,跟着我姓沈。”
老国公愣住:“那怎么成!”到了这会儿,他才慌乱起来,“沐祈知道这事吗?”
竹心没有骗他:“还没和他说,不过他会同意的,我和他的五个孩子都跟着他姓梁,也不差这一个。”
“这,这不合适吧,跟着你姓沈,会有人说闲话的。”老国公突然觉得,今天就不该来的。
“是吗?”竹心笑了,抬头看向皇宫的方向,“如今陛下都驾崩大半年了,太子还是太子,福王掌权,替太子上朝,文武百官,天下百姓,有谁敢说闲话?哪怕说闲话,福王会在意吗?”
老国公沉默,看着怀里乖巧的孙子,愈发舍不得,他不明白:“福王到底许诺了你什么?难不成还能给你个爵位?好叫你留给埈儿?”
竹心淡淡道:“也未尝不可,不过嘛,这些东西都是虚的,你们这些勋贵世家,嫡长子继承七成家业,剩下的儿子平分,如今太爷还在,家还没分,能继承定国公府的七成家业,这还没算上太夫人的,毕竟她就这么一个儿子,连个女儿都没有,另外还有沐祈祖父祖母留给他的家产,加起来,估计比定国公府的家业还多,但——沐祈的孩子多呀,分到了埈儿头上,也没多少,不如叫埈儿跟了我姓沈,也能将我的功劳继承下去不是?”
“你这么做,不觉得亏待其他孩子吗?”老国公知道竹心不在意定国公府的家产,但他还是舍不得白白送给孩子出去。
他的孩子不多,也就三个,长子成器,次子早亡,幼子废了,难得有这么多孙子孙女,还各个成器,知道竹心的要求并没有问题,但他还是过不了心里的这个坎。
眼见老国公难受得好像谁砍了他两刀,竹心继续把话说明白:“我当然不会亏待他们,毕竟在我这,也没有什么嫡长子继承的规矩,自然没有长子得七成,其他孩子平分三成的规矩,只是这孩子到底没要你们梁家的东西,我自然要给他补上。”
煎熬了大半个时辰,老国公浑浑噩噩的离开沈宅,没走多远,面前停下来了一辆马车,帘子掀开,谢氏举着扇子问:“小十一呢?怎么不见你带他出来?至少也该给我瞧瞧呀!”
琥珀发现老国公情绪不对,赶紧下车,吩咐小厮扶着他上车。
谢氏终于能敞开话来问:“你到底怎么了?不会没有见到孩子吧?”
老国公怔怔回神,望着妻子焦急的神情,不知道如何开口,好半天才回了谢氏最在意的问题:“见到了,见到了,是个乖巧聪明的孩子。”
“那你怎么不带出来给我看看?”谢氏生气,一个劲的埋怨他。
终于回了家,恰好遇到了梁沐祈回来,老国公陡然惊醒,叫上儿子去书房,同时让妻子回去拙春院等着。
谢氏哪肯,走了又转回来,只隐约听到儿子说:“按照竹心的意思办就是,这个孩子本来就是意外。”
“什么意外!是我们梁家的血脉,就一定要上我们梁家的族谱!”谢氏忍不了,几步进屋来,“她不就是想用孩子拿捏我们吗?孩子养在她身边可以,埈儿必须上族谱。”
梁沐祈奇怪看向父亲:“你没和母亲说?”
老国公头上都冒出虚汗来:“这,这我都不同意,怎么和你母亲说?说到底,也是你的儿子啊,你就舍得?”
“有什么不舍得?他们的族谱上不也记我一笔,父亲是我梁沐祈。”梁沐祈一点都不在意,“再说,竹心说的也没错,我的孩子已经够多了,埈儿跟着竹心姓沈,也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谢氏扬声打断父子二人的谈话:“等等!你们在说什么?你们到底是什么意思?什么姓沈?谁要姓沈?”
梁沐祈扶着母亲坐下:“埈儿跟着竹心姓沈,她要单开一个族谱,自然需要个儿子来继承。”
谢氏一下子站起来:“胡闹!出嫁从夫!她,她还只是个妾室,我们定国公府的家生子出身!她竟然想开……开族谱!大逆不道!胡作非为!纲常岂能这么乱来!”
御花园里,竹心和福王散步,问了他最近上朝的情况,福王一一作答。
竹心不停点头,末了说起开族谱的事,福王迟疑了会,没有立刻回话。
“很为难吗?”竹心知道这件事不容易,毕竟也没有谁开先河,哪怕是女户,也是有父母祖辈支持的。
福王点头:“有点为难,这件事比册封你更难,可能要等到我登基后稳定一段时间再说。”
看了眼花红柳绿的御花园,竹心很认同:“不登基,的确很多事情都没办法做主,不过这次西域来使有点奇怪,从前都是登基后下放文书,那些小国才会派遣使臣过来。”
想到这件事,福王严肃道:“宰相,先生,还有元帅都觉得奇怪,我们怀疑和太子有关系,下个月他们就到了,到时候我们再看,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总有应对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