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许大茂送礼的成果(2/2)
二则是,他要办的这件事不算是小事。如果就这样给他办成了,回来李怀德这边会不会对他产生猜忌。至少,只要是他还在轧钢厂,他还是离不了李怀德这个靠山的。
就这样患得患失的,纠结了半个上午。还是中午还是何雨柱的几句话点醒了他。他现在最大优势是什么?就是年轻啊!就算他现在缺的成绩,所处的职位、级别已经是普通年轻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但他在这些领导面前,他还是一个只有19岁的年轻人不是。年轻人的特点是什么?不就是冲动、激情、一个劲的往前冲,无所顾忌嘛。即便他在这个过程中犯了些错误,大不了责怪他冒失、不够成熟,还不具备作为一名领导干部的沉稳和成熟嘛。难道还能责怪他老谋深算,处心积虑?他不就还有成长、改正的机会吗?
既然如此,他还犹豫、纠结个什么劲。干就成了!大不了回去当放映员,还是一个行政20级的放映员,也很不错啦!
于是他下午就叫上了李怀明,跟他一起去找人。带上李怀明的原因,就是向李怀德示好的意思,表示我不背着你做事,有机会我还带着你弟,有好处了也少不了你家那一份。
他俩昨天去两所学院干嘛去了。其实就是后世院校、科研单位、生产单位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那套思路。
现在他们轧钢厂引进老大哥的设备、技术,没人,学习困难,无法尽快掌握、形成生产力。学院那边现在的办学条件还很有限,学生们很少有直接接触生产、实践课堂知识和理论的机会。教研团队也是没有太多门路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的成型理论和技术资料。
要是把这些学生、老师、教授全都带到轧钢厂来,轧钢厂一下子就多了上二三百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大学生,和几十位理论、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再加上工业学院俄文专科的那几十个俄文学生和老师。
这不是技工、技术员、工程师、翻译全齐活了吗?
轧钢厂这边需要做的,就是把轧钢厂作为这些学生、老师的稳定实习基地。提供给他们深入学习、实践的机会。这些老师、学生来了,不但可以帮轧钢厂跟老大哥工作组顺畅交流、沟通,尽快接收、安装设备。还可以带着轧钢厂的工人一起学习,这可比全靠着自己的那些文化水平不高的老师傅强多了。
许大茂还请求,来厂的这些老师、学生,晚上抽出时间给轧钢厂的工人们补习补习文化和理论知识。这下,轧钢厂的工人素质快速成长,也将指日可待。
厂校合作,不存在调动不调动的事情。简单点就是说,轧钢厂给学院的学生、老师提供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还不要钱。谈得好了,最少还得吃管住,这学校能不愿意吗!
轧钢厂这边,可是会常年有几十、上百个大学生,几个、十几个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坐镇指导工作。这都能哪找去!
这就叫多方共赢!
听了许大茂的报告,李怀德简直是不敢相信。自己昨天去找专职翻译,求爷爷告奶奶的到现在也没个准信。也想过去这两所学院调几个老师、教授,分几个学生过来。老丈人跟他说盯着的人太多,没那么容易。
没想到,许大茂这小子,这是要把人家给一窝端了啊!
这就是许大茂昨天送礼送出来成果。就那么点茶叶,就促成了这么大的事。特么的,这买卖给谁谁不干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