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神出鬼没东风错,太渊一出万鬼嚎(2/2)
没办法,人家是这大梁两大实权人物的宠儿。
平时有些难以……呵呵……的事,在这里就不明说了。
总之,找上他可比找皇帝后宫那些枕头风管用多了。
此人在百姓中名声也颇高,很多人都受过他恩惠。
再说那雁归楼,七公子还未出现时,那人就已经在江湖上大有名气了。
神出鬼没东风错,太渊一出万鬼嚎。江湖上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传言说他能隔空御物,无人窥其门道,因而为那无影无形的杀人技取名:东风错。
至于太渊,是有一次他端了作恶多端的血门老巢,杀了个鸡犬不留。
似是刚刚出道,不知深浅,也或许是被某些人给坑了,屠尽血门,却惹上了武林第一高手罗魔焰。
为了结此事,他与罗魔焰相约华山之巅大战两天两夜,战到最后那罗魔焰死的极为不甘,临死前非要见见自己是伤在了何武器之下。
白茫一闪,刃过封喉,那人留下了“太渊”二字。
雁归楼的名字踩着当世第一高手的尸骸登上了天骄榜首,从此名动天下!
因而他还有个浑名:太渊神剑。
东风错,诸神殒,太渊之下无冤魂。那几乎是点亮了一个时代的辉煌!
可是人们都知道,他用的不是剑。
有人说是一把极小的伞,也有人说是发钗,还有人说是一把扇子,一把人骨和人皮做成的扇子。
很少有人见到过他的真正武器,当然,见到的人都死了。
因而为他的神秘更添色彩!
传言说此人亦正亦邪,善恶难辨。
没办法,遍地盗匪流寇,经常会听到他的剿匪事迹。
也是个狠角色,经他手处理的匪寨,几乎都是不留多少活口。
按说这是好事。
也有朝中官员求到他头上。毋庸置疑,事情绝对处理的漂亮。
可是人们渐渐发现,经他手办事简直是惹火烧身。
曾有官员为老母贺寿,在民间搜罗到了老母最喜爱的一对拳头大的夜明珠。
运往京城途中被山贼所劫。
后来多方派人打听,联系到了雁归楼,帮忙追回了夜明珠,没有误了贺寿,这本是好事。
可是谁曾想还不到一个月,那夜明珠连同一份带血的状书就出现在了龙案上。
原来那珠子竟是强取豪夺而来,一对珠子,几条人命,让人唏嘘。
渐渐地官员们发现,他们似乎被雁归楼盯上了,稍有不慎,带血的状书就会出现在御前。
令皇帝大为头疼,也让官员极其恼怒。
你说你递个折子进宫,朝中那么多官员,随便找谁还不能帮你把事办了?
非要弄那么大的排面,递上的折子不是血状就是奇冤,这不是把皇帝往死里坑吗?
可这人来无影去无踪的,非要把这条坑皇帝的路一走到底。
皇帝也是敢怒不敢言。
就人家这身手,取皇帝的龙头应该也是如探囊取物一般,惹不起!惹不起呀!
好在这雁归楼行事也是个靠谱的,经他手呈上的折子,几乎从未出过纰漏。
皇帝惧他,官员也惧他。
甚至开始严令家族中子弟,欺男霸女,欺行霸市之事都不要做。严格树立家风,莫要给本官招来雁归楼。
百姓爱极了雁归楼,官员们却恨极了他。
也曾有人雇佣杀手去杀他,可是雁归楼是男是女,是老是少,无人见过。
有人说他是垂髫少年,有人说他是蹒跚老妪。
也有人说他是倾城美女,还有人说他是一个美男子。
最被人信服的,说他是一个残疾老叟,早年妻女被害,自身也落下残疾,因而心生怨恨,开始复仇社会。
所以才朝廷江湖脚面水平蹚,谁都不惯着,谁的账都不买。
派出去的杀手不是无故消失,就是无功而返。
江湖上雁归楼的事迹却依旧在广为流传着,太渊神剑之名愈发响亮,这才是真正专横跋扈的主。
此人胃口大,野心大,口气更大,经他处理的匪寨,案发现场都会留下几个血红大字‘雁归楼亲理此案,如有再犯,斩草除根。’或是现场留下一幅:空中楼阁,高飞的大雁。画面栩栩如生,嘲弄着众人的自不量力,更让人胆颤心惊。
这雁归楼画画可是一绝,因而全天下的画匠都遭了殃,被人查了祖宗十八代,结果却是那些画匠都是普通小民。
官员们只得继续抓耳挠腮:哎呀妈呀!这雁归楼到底是个什么鬼,脑壳疼,脑袋瓜子太特么疼了。朝中贪官那么多,你说你专盯我干啥!
真是气死个人了!!
今天,人们看到了什么?
谁也不会将知书识礼的七公子与那狠辣难缠的雁归楼联想在一起。
这不可能,一个孩童怎会有那般嗜血,那般狠戾,又那般地惹事生非。
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
两年来架在人们脖子上的那把名叫雁归楼的悬颈屠刀,竟是这么个小东西。
多少大能武者,朝中官员,商贾巨头,都栽在他手里,最终报仇无门,含恨离去,太难以想象了。
可仔细想来,也就能接受了。
既然他来自皇家影卫,又是首领,那皇家影卫都是些什么人,外人称他们鬼影卫。
这是十年前被凤凰女降世传言祸及,乐安公主身死后,皇帝亲手建立的皇家影卫,四国中最神秘的组织。
没有人见过他们中的任何成员,无论是生是死,隐藏的绝对够深。
若不是今天这厮自己作死,非要退出鬼影卫,将事情闹到朝堂上来,人们简直无法想象,那个文质彬彬,见人先拱手施礼的七公子会是雁归楼。
这天底下,若说有谁能让朝廷江湖两方势力共同诛杀。
不是龙椅上的皇帝,也不是武林盟主,定是他雁归楼无疑。
既然今日此人浮出水面,那这皇宫绝对不允许他活着走出去!